陆–陆碰撞褶皱逆冲带内MVT铅锌成矿作用:青藏高原与扎格罗斯造山带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30 放大 缩小

项目名称:陆–陆碰撞褶皱逆冲带内MVT铅锌成矿作用:青藏高原与扎格罗斯造山带对比研究  

 

项目编号:91855214

   

项目负责人:宋玉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项目摘要: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是世界铅锌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主要形成于不同类型汇聚造山带的前陆带和褶皱逆冲带内。西方学者基于北美Ouachita造山带的研究,建立了弧-陆碰撞环境前陆带内的MVT成矿模型,但该模型无法解释褶冲带内MVT矿床成因。特提斯域是全球最重要的MVT矿床发育区,已有年龄资料显示矿床形成于陆-陆碰撞环境,其中,大量矿床位于陆-陆碰撞带的褶冲带内,为创建相关成矿模型提供了天然实验室。本申请聚焦特提斯域内青藏高原和扎格罗斯造山带中两个处于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褶冲带及其内四个典型矿床,通过区域构造和控矿构造分析、矿床定年,揭示区域构造与成矿耦合关系;开展区域构造-流体分析和导矿断裂研究,揭示成矿流体在褶冲带内运移特征;通过控矿岩性构造、特别是盐底劈构造控矿研究,厘定褶冲带内构造控矿式样;以油气流体参与成矿过程为研究重点,阐明矿质沉淀过程。开展区域综合对比,凝练出控矿关键要素和成矿的源-运-储一般过程,构建陆-陆碰撞环境褶冲带内MVT矿床成矿模型。该模型将不同于前人建立的弧–陆碰撞环境MVT矿床成矿模型,有望在完善MVT矿床成矿理论方面获得创新认识。同时,研究可以大大增进对陆-陆碰撞成矿系统发育特征和形成机制的认识,将深化对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演化与资源响应的全面理解。    

 

主要参加人员:

 

1. 宋玉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沉积岩容矿贱金属矿床和地质流体研究,本项目负责。
2. 杨竹森,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青藏高原铅锌矿床成矿与找矿预测研究,本项目副负责。
3. David Leach, 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国际上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在本项目中主要开展综合研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