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亚洲碰撞过程拉萨地块和特提斯喜马拉雅地体的运动学研究
项目名称:印度-亚洲碰撞过程拉萨地块和特提斯喜马拉雅地体的运动学研究
项目编号:91855216
项目负责人:杨振宇(首都师范大学)
项目摘要: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过程和拼合时限是特提斯构造演化研究领域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多块体碰撞的构造过程和演化给地球科学提供了一个研究古板块碰撞过程研究的一个范例,是当代地球科学最前缘的研究课题之一,这些研究涉及到地块间的陆陆碰撞、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和青藏高原岩石圈变形和演化等重要的大地构造研究问题。不仅涉及特提斯洋的多次封闭过程及其各块体边界及其造山运动,而且包含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升生长机制、过程和时限等重大地质研究课题。青藏高原的隆升还极大地影响了全球大气循环系统,造成了东亚和西南季风的形成。印度地块始新世以来仍以约5cm/年的速度推挤着亚洲大陆,其影响范围已完全超越了青藏高原的岩石圈变形,并波及中国东部,叠加在滨太平洋构造域之上,所以研究印度-亚洲块体碰撞前的构造格局、碰撞过程与演化,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碰撞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和机制,而且对于进一步认识碰撞过程的岩浆活动及其成矿等具有重大意义;而且,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升过程的研究对研究我国的(古)气候演化、(古)环境变迁、资源的开发以及活动构造和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和防治等均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精确厘定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时间是理解新特提斯洋关闭和喜马拉雅造山过程的关键,尽管大量学者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时间进行了研究(如, Jaeger等,1989; Beck等,1995; Rowley等,1996; Mo 等,2003; Zhu等,2005; Leech等,2005;黄宝春等,2010;张也和黄宝春,2017),但是关于初始碰撞的时间仍有很大争议。因此,急需开展精细的古地磁和岩石磁学,对狭长状地体尤其应注重采样地区的均匀分布,才能排除后期变形造成的局部构造旋转,把握拉萨地块和喜马拉雅狭长条带状地块的初始形态和古纬度。最终限定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时间、方式和过程,为印-亚碰撞背景下欧亚大陆南缘新生代地壳构造变形特征和青藏高原隆升过程提供依据。
主要参加人员:
1. 姓名:杨振宇 首都师范大学
2. 姓名:孙知明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3. 姓名:王喜生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4. 姓名:景先庆 首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