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长吴福元院士带队考察阿曼蛇绿岩

发布时间:2020-01-21 放大 缩小

  11月13日-11月22日,由杨经绥院士主持的国际地球科学计划“金刚石与地幔再循环”项目(IGCP-649)在阿曼苏丹国苏丹卡布斯大学举办了第五届蛇绿岩国际研讨会,参会的有来自国内外高校与科研单位的近百名研究人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吴福元院士带队参加此次研讨会,一同参会的还有陈凌研究员,刘传周研究员,万博研究员,褚杨副研究员,博士后刘通和张畅。会上,刘传周研究员与褚杨副研究员分别就我国西藏南部雅鲁藏布蛇绿岩和伊朗Makran蛇绿岩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了大会报告,并获得参会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
  研讨会后,IGCP-649项目在阿曼北部地区组织了为期8天的蛇绿岩野外地质考察。来自苏丹卡布斯大学的Sobhi Nasir教授和德国汉诺威大学的Juergen Koepke教授负责此次野外考察的现场指导与答疑。阿曼蛇绿岩是世界范围内最知名的蛇绿岩之一,也是特提斯蛇绿岩的典型代表,出露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此次野外主要考察了Semail蛇绿岩,Masirah蛇绿岩,Batain混杂岩以及与蛇绿岩相关的铬铁矿和块状硫化物Cu-Au矿床。阿曼蛇绿岩保存了完整的蛇绿岩层序,从下至上分别包括地幔超基性岩(以橄榄岩为主,蛇纹石化非常严重),壳幔分界线(莫霍面Moho),层状堆晶岩(Layered Gabbro),均质辉长岩(Isotropic Gabbro)或复杂结构辉长岩(Vari-textured Gabbro),席状岩墙群(Sheeted Dyke)以及枕状熔岩(Pillow Lava)等。蛇绿岩之下还发育有变质底板(Metamorphic Sole),可能代表了蛇绿岩就位过程中的变质产物。因此,阿曼蛇绿岩保存了其自形成至就位的完整过程,是研究大洋的天然实验室,为探索大洋的发展演化及最终消亡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研究对象,更是特提斯构造域研究中至为关键的一环。
  在考察过程中,参与人员积极学习,思考,交流,并结合自身的研究工作,深化了对蛇绿岩形成过程和背景环境的理解,对“蛇绿岩的多样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必将推动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
  
  
   
  刘传周研究员做大会报告
 
  

    

  褚杨副研究员做大会报告
 

 

    席状岩墙群前的吴福元院士

 

 

 

 

 

    Pillow Lava上的“伊朗三杰”

  
  

 

    斜长花岗岩上的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