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提斯重大研究计划计划成员杨志明研究员喜摘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侯增谦院士、杨志明研究员、张洪瑞研究员等完成的项目“碰撞型斑岩铜矿成矿理论”荣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碰撞型斑岩铜矿成矿理论”成果简介
斑岩铜矿是全球最重要的、业界最关注的铜矿类型。国际矿床学界历经数十年研究已建立经典的成矿理论,认为斑岩铜矿主要产于岩浆弧环境,形成与大洋俯冲有关。前期研究发现,大型斑岩铜矿也大量产出于碰撞带环境(称之为“碰撞型斑岩铜矿”),由此对经典理论提出挑战。10多年来,项目通过青藏高原斑岩铜矿省的详细研究及全球对比,创建了碰撞型斑岩铜矿成矿理论,并取得支持这一新理论的科学发现:一是证明大型斑岩铜矿可以形成于大陆碰撞全过程;二是证实碰撞型成矿斑岩起源于加厚新生下地壳而非楔形地幔;三是查明成矿金属Cu、S和H2O主体来自新生下地壳而非俯冲地壳,四是揭示碰撞型斑岩铜矿呈现强叠加的蚀变矿化分带模式。
上述科学发现,揭示了大陆碰撞诱发斑岩成矿的新机理,发展了斑岩铜矿成矿理论,扩展了全球找铜的新区域,并被西藏等地系列找铜新突破所证实。项目共发表论文49篇:其中8篇代表性论文被SCI他引665次,2篇为Top 1%高被引论文。4篇代表性论文及成矿新模型被列入Groves院士和Miller博士合著的经典书籍及国际著名斑岩铜矿专家Richards主编的权威专著; 1篇代表性论文及成岩模式被列入Gill教授所著的岩石学教科书。国际著名杂志EARTH撰文指出本成果“引发全球重新认识斑岩铜矿的形成机制”。项目研究群体据此获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主要完成人当选为国际应用矿床地质学会(SGA)副主席、国际经济地质学会(SEG)理事,获SEG区域副主席讲席奖,并应邀在SEG等重要国际矿床大会上做主旨报告,提升了我国矿床学的国际地位。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