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造山带变质-岩浆-构造演化研究进展” 线上专题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2-06-21 放大 缩小

 

2022615日,由张立飞教授召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重大研究计划召开了主题为喜马拉雅造山带变质-岩浆-构造演化研究进展的线上专题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山大学和浙江大学的10位学者从变质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数值模拟和地球物理学等角度,围绕喜马拉雅造山带变质-岩浆-构造演化做专题报告。

 

专题研讨会伊始,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吴福元院士对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研究背景和热点问题及本次会议的宗旨进行了介绍。上午,曾令森研究员介绍了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基性岩始新世-渐新世变质作用;张泽明研究员就喜马拉雅造山带核部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与淡色花岗岩的成因进行探讨;刘志超副教授从地球化学和矿物成分证据证实同化混染过程对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成分的控制作用;张贵宾副教授以中喜马拉雅的榴辉岩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榴辉岩原岩来源、变质时代及部分熔融模型;丁慧霞副教授从岩石学、地球化学角度限定了亚东地区部分熔融与熔体结晶的时间尺度。下午,王佳敏副研究员从变质地质学角度探讨喜马拉雅地壳加厚和生长过程;吴晨光博士介绍藏南亚东地区麻粒岩化榴辉岩及其围岩变质演化;王杨博士通过大陆动力学模拟方式探究超高压变质致密化驱动的大陆深俯冲过程;张波副教授和龚俊峰副教授从大地构造学角度探讨了青藏高原东缘地壳与上地幔流变极性约束和南北向裂谷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

 

研讨会得到了从事相关研究的众多专家、学者和研究生的广泛关注,通过在线提问或评论区留言,与作报告学者进行了交流和探讨,线上参会人数200余人。会后讨论阶段,各学者针对喜马拉雅地壳生长过程青藏高原南北向裂谷动力学机制展开了广泛交流和热烈讨论。参会人员一致认为,特提斯专题研讨会系列为融合各相关学科当前成果、交流讨论、求同存异和总结规律提供了重要平台,进而在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方面取得突破性和创新性的认识。吴福元院士最后总结提出今后应在喜马拉雅造山作用方面的研究中寻求突破,并通过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的造山过程研究总结地球历史上的大规模造山作用规律。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