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南部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沉积剖面”野外考察现场会成功举行
2024年8月17日至23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重大研究计划学术交流项目的支持下,“西藏南部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沉积剖面”野外考察现场会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顺利举行,该现场会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南京大学共同组织。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合肥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和北京大学等重大研究计划参与单位的20余位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和古地磁学专家和研究生,对拉萨-日喀则-萨嘎一线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过程的相关地质记录开展了联合考察,其中针对萨嘎地区周边保存有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过程完整沉积记录的“桑单林剖面”和“木巴拉剖面”进行了详细考察和现场研讨。
此次野外现场考察活动由南京大学胡修棉教授担任野外领队。参加野外现场会的各位专家在拉萨休整一天以适应高原环境。在从拉萨前往萨嘎地区沿途,专家们考察冈底斯花岗岩岩基、朗杰学组浊积岩、路曲蛇绿岩剖面、日喀则弧前盆地昂仁组卡堆剖面、柳区砾岩、措拉山口的修康杂岩和浪错地区的灰岩。
考察人员21日对“桑单林剖面”进行了野外考察和现场研讨。该剖面于1966年由珠峰地区考察队进行了实际测量,1976年盛金章对地层中的硅质岩进行了描述,1988年尹集祥对剖面进行了修改补充,并命名为“桑单林西南山剖面”,其所代表的周缘前陆盆地系统最早于2005年由丁林识别提出。相比其他新生代盆地,它更靠近缝合带,发育时间更早,因此这个剖面记录的由印度物源向亚洲物源转换的时间,代表了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时限。考察人员对桑单林剖面的沉积层序和构造特征进行了认真观察和深入研讨。
考察人员在22日对“木巴拉剖面”进行了野外考察和现场研讨。该剖面与“桑单林剖面”相距60千米,是胡修棉教授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野外考察和室内分析工作在2021年发现和报道的。它具有与“桑单林剖面”类似的构造沉积环境,作为前陆盆地沉积序列记录了完整的印度物源到亚洲物源的转换过程,并经历了更少的同沉积和后续构造变形,可以限定印度-亚洲碰撞的最早时限。考察人员对剖面记录的沉积物源变化、沉积结构特征和浊流沉积特性等进行了仔细识别和详细探讨。
考察结束后,参加野外现场研讨人员于23日返回拉萨。
桑单林剖面野外合影
木巴拉剖面合影